企业 ODI 备案相关政策的要点解读
管理部门与职责分工:
发改委:负责对境外投资项目进行核准或备案管理。对于敏感国家或地区、敏感行业的项目实行核准管理,其他项目实行备案管理。不同金额的投资项目备案权限有所不同,例如中方投资额 3 亿美元及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中方投资额 1 亿美元至 3 亿美元(不含)的境外投资项目由省发展改革委备案;中方投资额 1 亿美元(不含)以下的境外投资项目由投资主体注册地的设区市发展改革委备案。
商务部门:主要管理企业的境外投资(不含金融类型企业),对境内企业境外投资采用 “备案为主、核准为辅” 的方式。地方企业境外投资项目一律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央企境外投资项目则由国家商务部备案,部分地区备案权力已经下发到市级。
外汇管理部门:企业在完成 ODI 备案后,需要向外汇管理局申请外汇登记和资金汇出审批,以确保资金跨境流动的合规性。
投资主体要求:
企业成立时间:通常要求境内投资企业成立满 1 年以上(成立时间不满一年的企业,可能因无法提供完整的经审计的财务报表而较难通过审批部门的核准或备案)。
企业经营状况:zui近一年独立第三方会计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不能出现亏损,净资产回报率zui好高于 5%,资产负债率zui好低于 78%,且企业股东背景、资金来源必须真实、合法。
项目审核要点:
境内主体运营情况审查:监管机构会从企业成立时间、经营范围(与拟投的境外项目是否匹配或具有相关性)、经营状况(是否具备可持续盈利能力)、境内股东情况、投资领域等多个维度考量境内企业,确认其具备与申报投资资金、境外投资项目相匹配的真实投资能力。
投资资金来源审查:关注资金是否真实合规,境外直接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企业自有资金、企业借款、募集资金、权益性资产出资等。对于不同的资金来源,监管部门在核查方式和关注点上各有侧重。
境外投资项目审查:关注境外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及资金出境后的去向,要求境内企业提供资金出境的具体使用计划。对于敏感性行业及领域,如房地产和酒店、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监管部门持谨慎态度;对于非敏感行业的境外投资项目,监管部门则关注其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的意义。
证书有效期与后续管理:
证书有效期:《企业境外投资证书》有效期一般为 2 年。自领取《证书》之日起 2 年内,企业未在境外开展投资的,《证书》自动失效。
后续监管与报告:企业在境外投资过程中,可能需要定期向商务主管部门和外汇管理部门递交运营报告,确保资金合法合规使用。
鼓励与限制类项目规定:国务院针对境外投资方向提出了指导意见,明确将境外投资项目分成鼓励开展、限制开展和禁止开展三类情况,通过 “鼓励发展 + 负面清单” 模式引导和规范企业境外投资方向。